• 评论文字 萧沉:谈庸俗摄影

    这似乎是一个应区别不同范畴讨论的话题。
    现在是一个数码技术风靡全球,全民举机的时代。大多数人摄影无非是为了增加生活情趣,使自身从中感受到一份愉悦,很难用更高的尺度来衡量他。比如大家都觉得“到此一游”的片子太滥,但大多数人在各类景点前又纷纷举机,这是平民生活的一种真是写照。
    倘有志以摄影为追求,进入专业影人行列者,则真应静心读一读避免“庸俗摄影”这类文章。往远说,对社会贡献点咱的价值,往近说,也是一种创新艺术的享受。
    曾读过陕西摄影界的一些故事,有的中青年摄影家为拍江湖戏班子,和艺人们打成一片,帮助搬道具、站在门口收票,甚至女艺人遭人欺负时还能挺身而出英雄救美……出来的片子确实有震撼力!但这毕竟是少数人干的事。
    既使是专业摄影人,也是一个很宽泛的人群,创作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应该有很大的包容性。有的深入社会底层,关注百姓的疾苦,作品充满忧患意识;有的以山水见长,表达对真善美的人性追求;有的善于技巧,让人惊叹片子还能处理成这样……
    文学史上有汉赋,辞藻华美;杜甫的诗深沉,李白的诗浪漫;李清照词婉约,辛弃疾词激愤……各有千秋,各具风采,都是文学上的奇葩。
    图虫上的诸君也快分出流派来了,这对我这只老菜鸟学习欣赏真是大大的好呵……
    拙见,请指正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齐猫大圣:嘿嘿~ 你用手机还打那么多字,辛苦哒!

    俺目前的确没有什么很清晰的思路。就是看看写写。一直在反驳,从未立观点。
    28号的blog呢,其实就是想跟俺朋友说,用网银吧。所以我并没有给出自己对“隐私”的理解,只是依着360的逻辑,他说隐私是上网痕迹,他说隐私是文档,可是QQ没扫描这个,也没扫描那个,你的文档没被偷窥,你的网银是安全的,别被360吓住了。

    然后前面扯的那些关于扫硬盘还是扫木马的那几坨呢,也是反驳。原文说QQ没找出那35个木马,说明QQ没在扫木马。我想试着证明,QQ没扫出那些木马,是因为作者在QQ扫描结束后才下载的木马(他自己并没有提这点,是我看截图自己推断的,不信可以看原文),这只能证明QQ安全组件的局限,不能反推出QQ“不扫木马”。

    关于隐私的定义,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隐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有一些是会影响到我的生活,比如盗密码盗文件之类;另一些是用户行为,这对于我来说被人知道了无所谓,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360揭出QQ的老底,一方面让很注重“广义隐私”的用户心生厌恶,另一方面也向其它互联网企业示警,好接着玩合纵。但它使用的手段实在是下作,利用安全恐吓和道德的幌子来控制用户是不能长久的。

    可惜当世只有岳不群和慕容复。没有萧峰。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呆博:唉…… 是啊~ 两边都不干净~ 360像岳不群,QQ像慕容复,俺只能说俺讨厌360这样的公司更多一些。QQ用久了,虽然也有不满,但是心存感激。难道俺是包不同?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Juan:这个文科生的思维显然是很不清晰的。QQ扫描用户所安装的软件就不是窥探隐私了?一个陌生人去你家看看,翻翻你衣柜看看你都穿啥样类型的内衣,这就不是窥探隐私?非得看到艳照才是?看看你存钱到哪个银行不是窥探隐私,非得盗了你密码才是?看你每天出入哪些场所不是窥探你隐私,非得知道你去了个同性恋party然后和三个壮汉研究了一下生理结构才是?我装了什么软件你腾讯有必要知道吗?得亏我装的是Word,PDF,Photoshop之类,我要是装个金瓶梅无码触摸屏版的养成类RPG游戏,你岂不是也知道了?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Juan:瑞星找到36个可能是有病毒复制或者本身电脑有病毒。既然是作者们,那就不排除多台电脑装不同杀毒软件的可能。双系统也是可以的。所以360和金山冲突也无所谓(现在金山爽了,拉着小弟可牛一起舔企鹅屁股)。QQ其实也扫描木马了,但是扫不出来,所以这次说它只扫硬盘没错。当然这或许和QQ的木马特征库有关,或者人家QQ只扫进程?但是文中也说了啊,扫进程是启动之后的事,那QQ在干嘛?用CPU烤披萨?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十月 28th, 2010

    某人不知是因为怕麻烦还是怕危险,办好的网银也不用。因此俺来唠叨两句隐私安全问题。
    -
    这场口水战的导火线是一款叫“360隐私保护器”的软件。360称QQ每次登录都偷偷扫描电脑里的隐私文档,之后所有的争论与漫骂都是由此而起。那么我们就来看看QQ偷看了我们的隐私没有。

    [b]系统平台[/b]:WinXP sp3

    [b]软件1[/b]:QQ2010正式版sp2

    * 为了与众盗号强人斗争,QQ每次登录后会扫描木马。
    * 木马工作原理:木马的名字来自于很久很久以前的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士兵躲在木马里混进城去,里应外合,攻占了敌人的城池。躲在你电脑里的木马是一种客户端程序,常常附着在别的exe执行文件上,偷偷用你的Q给你好友发广告,偷偷把你的帐号密码发给指定邮箱,或利用系统漏洞打开电脑后门让服务器端远程控制。
    * QQ扫描原理:内置常见木马特征库,扫描并比对电脑中的exe等文件,查看是否含有木马,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此木马特征库必须时常更新,否则无法识别新的木马。

    [b]软件2[/b]:360隐私保护器

    * 此软件不断在更新,目前使用的是1.1Beta2版。主要功能包括:隐私清理、按软件监测、按文件监测三种。
    * 隐私清理的结果是列出隐私痕迹五种:最近访问过的网址(***个)、浏览过的图片(***张)、看过的视频音频(***个)、最近访问的文件记录(***个)、系统临时文件(***个),并建议我定期清理,以免泄密。
    * 按软件监测四种:腾迅QQ、腾迅TM、MSN和阿里旺旺,都是聊天软件。
    * 按文件监测,可自行设置监测目录文档,360将显示其被访问情况。
    * 这三种功能中,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是“按软件监测腾迅QQ”,因此,下面主要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b]运行[/b]:首先打开360隐私保护器,然后打开QQ2010sp2,5分钟后得到监测结果。点击软件右下角:把监测结果保存成图片。这也是在网上四处流传的QQ窥探隐私的铁证。图片如下(点击观看大图):

    [b]分析[/b]:

    监测结果用鲜红的大字显示:在02:38:42 至 02:42:29之间(俺承认,俺睡得太晚了……可是,不要骂俺^^,要骂也轻点……),咳咳,在02:38:42 至 02:42:29不到五分钟之内,Q查看过3065个文件,其中329项可能涉及隐私。在软件主体框中,也用红底白字突出了这些可能涉及隐私但被Q查看了的文件,如:

    * 腾讯QQ查看过招商银行一网通网盾文件
    * 腾讯QQ查看过微软office文件
    * 腾讯QQ查看过AcrobatPDF文件
    * 腾讯QQ查看过360云查杀相关文件
    * 腾讯QQ查看过您个人安装的文件
    * 等等

    这一看吓死个人啊!网银、office、pdf、个人安装的文件……还没忘了360的软件……真是危险!

    可是,这图还真不能细看。细看之后你会发现:

    * 腾讯QQ查看过招商银行一网通网盾文件
    = C:\Windows\Files\CMBCHINA\WebProtect\WPService.exe
    * 腾讯QQ查看过微软office文件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2\POWERPNT.EXE
    * 腾讯QQ查看过AcrobatPDF文件
    = C:\Program Files\Adobe\Acrobat9.0\Acrobat\Acrobatinfo.exe
    * 腾讯QQ查看过360云查杀相关文件
    = C:\Program Files\360\360safe\deepscan\zhudongfangyu.exe
    * 腾讯QQ查看过您个人安装的文件
    = C:\Program Files\Windows Media Player\wmpnetwk.exe
    * 等等

    WPService.exe、POWERPNT.EXE、Acrobatinfo.exe…… 这些是什么?全是执行程序,是QQ打开时我电脑上正在运行的软件。

    我的网银信息在哪里?在“我的钱包.dat”。
    我的office文档是什么?是“私人日记.doc”。
    我的pdf文档叫什么名字?叫“我的论文.pdf”。
    我的隐私长什么样儿?“艳照.jpg”~~

    这完全不是一码事呀!连我这个文科生都看得出来~ 居然……
    居然这都能作为论据说得理直气壮!我真是服了360的头头周鸿祎了。

    而且,360隐私保护器的“隐私清理”列出的五种隐私都没有被QQ扫描。换句话说,360在“隐私清理”中定义的“隐私”与“软件监测”中定义的 “隐私”截然不同。这就像一个人写状纸,先是介绍我家的“金银珠宝”,进入正题却写邻居如何贼眉鼠眼,昨日定是偷了我的斧子。

    [b]结论[/b]:

    360隐私保护器的软件监测监测到QQ扫描了许多文件,但不能证明QQ窥探了用户隐私。
    然而360通过偷换概念并夸大的方式,让人误以为QQ在扫描木马过程中窃密。

    补充:

    本文撰写过程中,隐私保护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期间QQ没有再扫描任何文件。

    以上。

    提交某同学批阅~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另外,360的隐私保护器也是个谎言,它并不能证明QQ扫描了用户的隐私文件,QQ有反驳,但没有人关注,也没有水军帮他们四处转帖。我前几天写了一篇相关的blog,贴过来,希望不要嫌我啰嗦。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Juan:文章我看不了,手机点不进去也懒得复制。但从你刚才那么长的分析演绎中我推测:那个文章确实说QQ在开始运行的时候扫木马了,也确实说QQ在运行过程中扫硬盘了。这就够了,谁让你QQ扫我硬盘的?如果还想继续测,则可以开两个Q,在一个运行的同时,另一个QQ启动,看能不能搜到已运行或未运行的木马程序。如果可以搜到已运行的木马,说明QQ启动时会扫描进程和相关DLL文件。如果还搜到了未运行的甚至在压缩包里的木马,则说明QQ的木马扫描程序很强大,但不能因此证明QQ不会扫描用户的历史文件(360证明了QQ会扫描,QQ还没有反驳的证据)。所以真相想要水落石出,最简单的是QQ自己公布相应模块的源码,证明那些被加密发送的数据包里没有用户的个人和历史信息。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齐猫大圣
    那篇文章《网友实测 QQ:只扫硬盘,不扫木马》想说QQ不扫木马,并用运行当中未能扫描出最新木马来证明。但实际上QQ是扫木马的,但在启动时扫描。
    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2010年11月3日,腾讯逼迫人们卸载360,如果360成功倒台,腾讯下一步计划:
        卸了搜狗,改用QQ输入法,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旺旺,不能用淘宝,改用拍拍,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火狐,IE,改用TT,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跑跑卡丁车,玩QQ飞车,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暴风影音,改用QQ影音,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千千静听KUGOU,改用QQ音乐,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浩方VS,改用QQ对战平台,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支付宝,改用财付通,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人民币,改用Q币,不然不让你用QQ;
        卸了中国人民银行,改用QQ银行,不然不让你用QQ
        ……
        不出意外,我们3年后将紧密的团结在以马花藤总书记为首的Q中央周围,坚持山寨发展观,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呆博:你那几句话我见过,最受不了那些“据有关人士”、“据内部人员”、“据专家”说……有本事亮数据、亮截图、亮名字!wikipedia编词条的还要写出处呢!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呆博

    且慢!我们把文章再往上拖一拖~ 倒回到图二。我们(咳咳,希望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发现,腾讯未发现木马的截图背后,是360隐私保护器的运行界面。图真小图真小~ 我保存我保存~ 放大放大~ 哈哈~ 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后面360隐私保护器显示的查看时间是:13:11。那么,腾讯检查木马在3个小时之前,也就是大概是10:11。结合前面的数据,木马测试包下载时间是11:56,我们发现,这是一道复杂的时间推理题。

    让时间回来三个小时之前……

    那是2010年9月28日的上午,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二,通过周一的努力调试,终于淡化了一点周末综合症,9点钟上班,东瞄瞄西看看,磨蹭磨蹭,10点钟左右得干活了,作者们打开了万恶的QQ,这软件开启时偷偷地默默地自动扫描木马去了。然后作者们开始上网找合适的木马,快12点时终于找到啦!去吃个午饭先?午休时间多么的宝贵啊~ 转眼就到了13点,开工!此时离qq扫描木马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运行360隐私保护器,截图。然后运行瑞星、金山、360杀毒。然后写文章。然后点击发……然后就下班啦!

    这文章能证明什么呢?证明QQ只在打开软件时查杀一次木马,不会再次自动查杀,也无法手动再次扫描。当机器里的木马在QQ打开之后再侵入机器时,QQ就没辙了。

    这怎么能用来论证QQ不扫木马呢?
    如果不能证明QQ不扫木马,怎么论证QQ扫描只是为了扫隐私呢?(呃……说得真绕~)

    这样的文章居然在网上留传如此之广,并作为QQ的罪证,真是可笑!

    他们是在给QQ提合理化建议吗?建议QQ常回家扫扫?建议QQ开启“重新扫描”键?难道作者们根本就是腾迅安插在360的内线?还是……因为这天是星期二……所以人们变得比较二?

    累了。我真无聊。闪人~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呆博:然后IT大牛也给俺解释解释“Crypt32.dll”的用途吧!网上说这是Windows加密API应用程序接口模块。那QQ扫描它,是出于安全考虑,寻找木马?还是如陈同学文中引用的那样,“很多网友称有间谍软件冒用该名称在其他路径执行所谓的Crypt32.dll文件,以盗取用户信息”?

    关于他文章里链接的《网友实测 QQ:只扫硬盘,不扫木马》,铂程斋引自cbinew.com,2010-9-29发表。文中截图QQ扫描木马时间:2010-9-28。而360推出隐私保护器第一版,也不过是2010-9-27。刚才我在Google搜这篇文章完整的题目,并用引号引起来,关键词"网友实测QQ:只扫硬盘,不扫木马",搜索结果十九万六千条。短短一个月时间,转载196000次,而且只是被Google收录的部分,还不包括renren和kaixin都相对封闭的社区。绝对是软文。

    且看软文的内容:QQ不扫木马。
    只要证明这一点,就能说明qq的险恶用心:借扫描木马之名,行扫描隐私之实。作者们(此处为复数,因为原文中使用的就是“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勇士们于9月28日11点56分下载了卡饭论坛病毒木马测试包Kafan_Virlist_20100921,共35个病毒样本。并打算让自己的电脑中个毒,以测试杀毒软件们到底扫不扫木马。
    1.瑞星扫描文件42个,找到病毒36个(呃……不是35个么?)
    2.金山毒霸扫描文件35个,发现威胁35个。(咦?360跟金山不是不兼容么?)
    3.360杀毒,扫描对象35个,发现威胁35个,云查杀检出33个。(云查杀功劳大大)
    4.(最后终于到了QQ)3小时前进行过木马扫描,未发现木马,且“重新扫描”按钮是灰色!

    所以,得出结论,QQ只扫硬盘,不扫木马!!!多么完整的论证呀!

    兔比啃蹄扭……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回复呆博:那文章看了看。

    首先,关于360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这是因为它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是不可能获得许可的软件。然而该软件在10月29日推出后,360灰常哈皮地宣布72小时内用户量突破千万,即29日-31日。然后腾讯手忙脚乱,11月3日才做出回应,而且向法院起诉了360。于是,11月4日早间,360不慌不忙地宣布关闭此软件下载及官方页面。但是,此时网上随处都可以下载到这软件了,他好心建议你删除,你当然也可以不删除。360做足了姿态,因为他已占了先机。

    然后,QQ的用户协议。老实说,我安装任何软件前都没有读过这协议。QQ的店大欺客也不是第一回了。但与我们今日的议题无关,暂且不表。

    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PM监控阶段。不知道这篇文章是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天旭同学的原创还是他的转载,那些PM的截图太TMD小了,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这可是此文最关键的地方呀!图虫也有IT牛人,给张高清的截图吧!告诉俺“QQ究竟是如何访问了C盘下 我的文档 文件夹,然后用TCP上传”。

    兔比啃蹄扭……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QQ是如何监视你的聊天记录”?

    北京《华夏时报》2005年8月XX日5


    杭州的徐小姐是腾讯QQ的老用户了,不过,最近发生的一宗QQ号码被封事件,开始让徐小姐变得警觉、惊恐直至愤怒了。

    (一) 事件 —— QQ号码被查封

    6月里的一天,徐小姐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上网,登陆QQ时,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禁止使用”,徐小姐试了几次,仍然是这样。徐小姐后来回忆说:“我先是通过电子邮件询问,没人理我,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忍不住打长途电话到深圳,问腾讯的客服,要她给我一个号码被封的理由。客服几分钟就查到了,说我下载了有关政治性的敏感文档,是有记录的,所以号码才会被查封。”

    记者在征得徐小姐的同意后,即以该QQ号码的使用者身份致电深圳腾讯公司,了解号码被查封的情况,在报出QQ号码和密码后,该客服人员让记者稍等,几分钟后,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这个QQ号码在5月30日下载过敏感的信息,所以被查封,而且,“不可能要回来了”!

    按照徐小姐的回忆,她的确是曾经下载过一个文档,“如果不是腾讯有记录,我都想不起来了。可我连看都没有看全,又没有散布,这也要封号码?”更奇怪的是,徐小姐当时并没有使用腾讯的TE浏览器下载该文档。

    徐小姐怀疑,难道只要装了QQ就可以监视用户的电脑使用情况,并且可以把用户电脑中的资料回传到腾讯的服务器上?如果这是这样,那么,还有什么个人隐私可言?况且作为QQ会员的徐小姐,她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都是按照腾讯公司要求记录在案的。

    其实还不仅仅是涉及隐私问题这么简单,如果政府部门或者商业机构中有人在电脑中装有QQ,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信息外泄的安全隐患了。QQ捆绑的TE浏览器提供的“谁与我同在”的功能,就可以追踪和了解QQ用户访问了那些网站。

    (二)调查――用户信息被记录

    一位在软件安全问题方面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通过Iris抓包软件,可以看到QQ在向服务器回传不明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经过加密处理过的。

    《科学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也表明,腾讯附加在QQ程序中的浏览器程序,提供的一项叫做“谁与我同在”的功能,能让任何用户都可以查到当前浏览的网页上有哪些其他的腾讯QQ用户,同时,也可以监控用户正在察看哪些页面,这些搜集来的用户浏览资料,是可以被商业化利用的。

    就在记者开始着手调查并要求对腾讯进行采访的当晚,徐小姐的QQ号码竟然自动解封,可以使用了。

    记者致电腾讯公司市场部,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采访提纲要求采访。记者的主要问题是:

    1,QQ是否在监视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包括访问那些网站、下载了什么文档?

    2,QQ在多大范围内监视这些信息,监视哪些信息?

    3,作为一家民营的商业性质的公司,用户的个人资讯和使用习惯如何保证不被他用?

    4,对于QQ的监视功能,如果被黑客或者其他情报机构利用,腾讯该负什么责任?

    5,对于政府部门或者商业公司的机密,腾讯是否也可以获知?

    (三)理由――企图染上政治色彩

    记者的采访提纲发出后,腾讯方面并未给予任何书面的文字答复,也没有做出正式的采访安排,而是通过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与记者联系沟通。

    该公关公司的人员按照记者留下的号码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试图说服记者不要就此事进行追查和报道,她告诉记者,腾讯目前正处于强劲的上升趋势,而市面上各种即使通讯软件也是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因为记者的报道,引起腾讯QQ在商业上的损失,这是腾讯方面所不希望的。

    对于徐小姐QQ号码被封一事,该公关公司人士透露,是腾讯方面接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指令,才监视该用户的使用情况并封掉了她的号码,她不肯透露是是哪个部门要求腾讯这么做的,只是告诫记者,如果就此事进行报道,有可能会“牺牲”。显然是试图把商业问题蒙上一层政治色彩。而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徐小姐表示震惊和愤怒:“我怎么觉得阴森森的?把我当成国家的敌人了?”徐小姐还信誓旦旦地对记者保证,她绝没有通过QQ发布过任何不良信息,“如果有,让他们拿出证据来,发给谁了?”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网络公司及通讯软件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确是提出过要求,对网络上有害的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和屏蔽,不得散布和传播,但却没有哪家公司接到过要求监视用户使用情况的指令,“真是要监视一个人,哪用得着他们呀”,一位曾作过情报工作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四) 警惕――通讯软件安全有隐患

    一家通讯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进监控程序,在技术上不难实现,只要在用户本地机上加入几个关键词检索和过滤,就可以把关键信息传回服务器,而不用监视所有的聊天记录。

    有关人士介绍说,即时通讯软件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作为消费者是有权知道这些的,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却没有权利监视跟踪用户操作记录的,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及安全是国际上的通行商业准则。

    据赛迪网报道,6月14日,美国纽约州首席检察官办公室表示,AOL时代华纳旗下的Netscape将支付10万美元和解金,该公司因使用追踪用户下载情况的软件而遭投诉。

    另一方面,由于QQ本身的安全性能缺陷,针对QQ的各种黑客软件也在不断增长,在中国软件史上,QQ应该是受各种攻击最多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不少商业公司已经意识到QQ的安全问题,北京的一些单位和商业公司里,是严禁使用QQ软件的。

    在记者发稿前,腾讯方面通过电子邮件,给编辑发来了书面答复意见,而杭州的徐小姐却表示不会善罢甘休,她要“打电话问问看”。但无论如何,腾讯记录了该用户的使用信息,这不能不引起更多的使用者对网络通讯软件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


    附录:腾讯公司的书面答复意见


    谷龙你好:

    关于就杭州用户号码被封一事所发来的提纲,腾讯公司的正式答复如下,希望你凭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报道。

    首先需要严正申明的一点是,海量的信息之下,腾讯公司采取点对点的消息收发方式,决定了腾讯不能去监视用户在电脑上的操作情况。任何进行不实情况的报道的单位或个人,则需负相应责任。

    作为一种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在技术上采用的原理是一种点对点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之间的沟通是从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不需要通过腾讯服务器的中转。只有在网络不稳,网络情况复杂或用户下线等特殊情况下,腾讯服务器才会帮助用户保存并中转留言。按照上级的网络安全信息处理的规定,通过服务器中转的留言,作为腾讯公司发出的消息,将会经过信息安全的过滤机制,该名用户正是因为通过腾讯服务器中转了含有敏感词汇的留言内容,因此腾讯做了封号处理。至于后来解封,是因为该用户的留言内容虽含有敏感内容,但还不属于有意传播非***法内容的情况。为了保障用户权益,我们对这个号码做了解封的处理。

    腾讯公司一向注重并保护用户隐私。关于该用户的留言内容,发送时间与对方号码,腾讯目前不能提供。

    如有需要,腾讯会在法律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提供。

    腾讯QQ为海量用户提供服务,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用户上线沟通、聊天。发送消息量在10亿条/天左右,腾讯无必要也无能力保存每位用户的每条留言纪录,更谈不上监视一亿六千万用户的电脑使用行为。

    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腾讯会配合主管部门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协助,并按主管部门要求做一些处理。一切行为均符合有关规定与要求。

    腾讯公司

  • 评论文字 有感于腾讯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用免费QQ十二年了,我也盗过五六千个QQ号。俩软件我都喜欢用,但是如果其中一个逼着我选阵营,那我一定先灭了这个。所以现在我MSN用得多了~虽然不好用。

1 ... 79 80 81 82 83 ...
  共112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