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桃 评论文字 很久没洗脑了......
有实例的都被删贴了~
有实例的都被删贴了~
哈哈
最近缺实例
回复oɐɥɐɯᴉ:这也没什么啊!我是不会生气的。
回复黑桃:黑桃这话带感....
脑又痒了?……哈哈开关玩笑莫生气啊!
回复唐城:若干年后,post rock也会沦为小清新的 哈哈哈
洗脑不追求频率,追求的是深度
回复rickliu:各说各话了。就此打住。
回复Unclewood:抬个小杠,写麦子就是装农民的话,写《动物庄园》那位就是装禽兽了,呵呵
回复小绵羊Luciya:反对,没必要规范别人的用语,烦别看
至于扯到海子,你看看海子到处的麦子,按说他也是装农民了。我说,这就是整整几代人的农民印记。
回复rickliu:他爸貌似就是个农民。她也是。我感觉有点各说各话了。
这个帖子好欢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首先,您误解了人家的意思,人家不是贴标签的批斗余华和张艺谋,人家批评的是,你们拍农民拍的不像,拍的太书生气了。换句话说就是,前提我是农民,其次我看了这部拍农民的片子,结果是我不感觉他是在演我的生活。张献民批评的是这个意思,就是知识分子臆造了农民的生活。就像有一部老外拍的片子《解放军占领巴黎》就是老外臆造了解放军,当兵的看了就会说,这不是我们的生活。
张献民为什么不说姜文《鬼子来了》是伪农民的伪创造呢?因为姜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的农民,进戏了。连我爷爷我奶奶看了都说,当时农村就是这个样子的,抗日就是这个样子的。
其次,他没有批评张艺谋的摄影不好,也没从文学角度批评余华的不是,对吧。
再次,海子不是一个农民,他也没当导演导农民和当演员演农民,也演不像,他只能演他自己
再再次,费孝通写出《乡土中国》可以,演农民也演不了,因为他不是干这个的。
每月的按揭会提醒您对土地极其附着建筑物的热衷,只能说明您对土地的渴望,并不能说明这是乡土中国的本质特征,米国的斯嘉丽他爸不也常常在她耳边叨叨土地的重要性吗?他爸是个农民?
支持黑桃,偶尔说说没什么大碍,但是人家的每张片子下面都要留稀饭这两个字就有点煞风景了,看多了不免惹人生厌
回复伯纳丽:
唉。
其实大家喜欢欣赏片子就好,至于文字的使用是个人爱好,何必那么严肃。大家爱的是摄影爱的是生活,自己舒心就行。
回复伯纳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苦呢?
回复蓝翎:哈哈....
回复evan`:
惭愧,我也见识了。
脑残
现在流行词,把中国字扭曲了!神马是什么 ,稀饭是喜欢.....我承认我也脑残过!
看到有人说 余华 是伪农民,我有些犯晕--余华何时自称农民?又说“张艺谋和余华都不是有文化的农民,救农民之心,是没有的,这是他们与毛泽东、李大钊的差别“,张或余又何时说过想救农民?又何时自称要跟毛泽东比一比?张艺谋是个摄影师,他很喜欢色彩和画面;余华是个文字家,他虽然略显生硬,但较好地把卡夫卡、博尔赫斯的语言演绎成一套我认为很有力的汉语体系,他喜欢并把玩文字。仅此而此。何必上纲上线。
又说,怎么他们一伙都喜欢写农民,明明是知识分子。这更扯蛋,我国改革开放才多少年?他们不写农民,不拍农民,难道凭空想象大股灾?按说海子等也是伪农民?我倒觉得,与其说他们是伪农民、真小资,不如说是假小资,真农民。因为,即便在今天,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是生活在农民社会,每月的按揭会提醒我对土地极其附着建筑物的热衷,以此类推,哪有什么人文关怀,什么历史反思。把自己拔得太高了。
回复loserkid2008:说实话,纯粹是应付。这里这么多高手,丢人丢大发了。不过没关系,趁着还丢得起。
回复jiayin:搞了半天,是楼主写的啊,多多冒犯。本想调侃一下
回复呆博:对,是需要事实的支撑,这是一个尝试,作为一篇学年论文,提出这一点就够了,正确或者不正确,有几分正确这些验证的事,可以由摄影或者美术专业的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候去做,当然,有兴趣的话,我也可能会翻阅一些资料去做一下。目前的任务是对付好学年论文,考完期末考试,然后实习或者回家。
回复archifan:就是常规的,浅谈米莱狄的性格特点,试分析卡西莫多的形象,试论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等等。老师说这些东西让博士写也未必能写出什么的有新意的东西。去网上搜点东西抄一下,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写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即使不成熟,即使不深入,即使是错了,也比照抄别人的好一点。
回复jiayin:换成现场光,你的逻辑问题仍然存在。不是相似的东西都有联系的,要建立联系,需要事实支撑。
ORZ 老师说选题要非主流。。。。。。。啥是主流啊。
回复呆博:1.不好意思,我说的是现场光。
2.现场光摄影是受早期的人像绘画影响的这一点,我继续相信。
3.我已经说了,摄影是个整体。绘画中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化学材料来影响颜色,用多层的涂抹来使画面变得自然;摄影中可以用色彩平衡、可选颜色等等来调色,用多层图层来达到某种效果。这两者都是用材料来改变整体,正是这两点让我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就是这样。
回复myerhu:啊哈,给您说,这个真的是为了应付学年论文。你知道的。4篇论文,4门考试。个别老师还要求的比较特别,所以只能将就一下。您提到的北欧绘画有机会我会做一下研究。学习了不少,这就是交流的收获。不学无友,孤陋寡闻啊。
回复唐城:因为图虫在自己的页面里没有写日志这一项……
回复myerhu:我看不懂……囧。
回复loserkid2008:不是。说的很清楚。
为神马要发在这组里....
回复myerhu:国内文献真的大部分都是为了发而写的,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我审过几篇稿,发现真的什么错误都敢犯。做了三个点,画条曲线开始谈趋势之类的错误都不谈了,居然有人能把1974年的文献写成1497年。
回复jiayin:为什么要有英文文献,
难得你不知道国内文献在这方面的解读与研究极端不靠谱。
你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现场光源作画的认识就是错误的。
那时绘画靠的不但是人造光,而且是心理上的,作者依靠的是自己的经验,在昏暗的画室里想像出光源来。
象摄影术一样对于现实的复制,达芬奇自己就撰文严厉批斥。
所以,你提北欧绘画也比蒙娜丽莎靠谱。
回复jiayin:如果是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有所要求,嘿嘿
回复jiayin:12说明白了就ok了。但你所提的3里还是有逻辑错误。你觉得A具有X属性,B具有X属性,且A早于B,所以B必受A的影响。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归结。自然光本来就是摄影与生俱来的属性,何须受到绘画影响?你觉得尼埃普斯的屋顶风景是因为受绘画影响才用自然光?这显然是不对的。
你所提的第二个3,还是类似的逻辑错误。而且这个走的更远。你看到A具有X属性,你想到B具有Y属性,你[b]觉得[/b]Y和X可能有关系,所以B是受A影响。你当时写的时候就不觉得牵强?
回复loserkid2008:为什么要有英文文献?
回复myerhu:蒙娜丽莎必须出现。
回复呆博:1.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与学年论文无关。蒙娜丽莎是必须出现的。
2.老师说了,选题要非主流,别人研究过的,就不要再去抄了;之前没人想的,去试试,哪怕是瞎扯淡。就当跟朋友侃大山了。
3.所谓的不当归结,具体一下。我想现在很多人坚持不用人造光源去干涉现场,就是受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影响,蒙娜丽莎作为个中翘楚,相信每个玩摄影的人从小到大都看过无数遍,老师也会讲过这幅画,说没有影响,不敢苟同。
3.不知道你所谓的摄影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在我看来,摄影包括拍之前的思,想完之后的拍,拍完之后的做,做完之后的展,展完之后的评,评完之后的思,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PS是摄影尤其是数码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胶片也还有扫底。
4.画意摄影,依旧和学年论文没有关系。
PS:这是外国文学史的学年论文,必须那外国文学作品说事。
怎么没有英文文献?
回复呆博:恩恩,就那个窥视芭蕾舞团的家伙。
回复myerhu:埃德加德加?
蒙娜丽莎太远,还是找德加靠谱
回复jiayin:其实还是很牵强的。你要谈绘画与摄影的关系,或许还靠点谱,但要谈蒙娜丽莎和摄影的关系,就有点扯远了。而且这样的选题太大了,远非一篇文章,甚至远非一本书能说清楚。作为学年论文就不恰当了。这样大的选题必然造成泛泛而谈。
而这篇文章中的论证很多都是逻辑混乱的。就比如说在说蒙娜丽莎的现场光的时候,你认为现代摄影的现场光受此影响,这显然就是不当归结。再比如说你说蒙娜丽莎的特殊技法让你想到photoshop,这能说是蒙娜丽莎对摄影的影响么?这一看就是生拉硬扯。
我觉得,如果要写小论文的话,不妨找个小点的选题,具体到一时一地去比较深的摸摸,会更有收获。即使就是类似于你现在的选题,你能具体去谈谈早期画意摄影和绘画的关系,都要比现在这样扯个蒙娜丽莎来得好些。
回复呆博:1.我觉得这个是有联系的,事实上是有的。
2.“树的外形对人体结构的影响”跟学年论文无关。
3.因为这个不是特别规范的论文,就没有做特别规范的标注。在文中标出,在这里面也无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