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桃 评论文字 M的立体感?
回复altrouge:http://www3.xitek.com/testreport/xitek/135stf.htm 从这的图来看F光圈在后,所以我觉得是这样的~
恩 另外你给的那四张对比图的景深范围怎么看?我看不太明白……我觉得差不太多,stf镜头的景深更深些?因为焦外散景没那么糊~至这是否也和T光圈的4.5有关?
回复altrouge:http://www3.xitek.com/testreport/xitek/135stf.htm 从这的图来看F光圈在后,所以我觉得是这样的~
恩 另外你给的那四张对比图的景深范围怎么看?我看不太明白……我觉得差不太多,stf镜头的景深更深些?因为焦外散景没那么糊~至这是否也和T光圈的4.5有关?
回复黑桃:看着光路仔细想了一下又把原来的结论推翻了。。。
1. F光圈等于是控制了透镜的大小。 如果F光圈很小,等于是一个很小的透镜组装了一个很大的APD,周边严重减光部分根本用不到。
2. T光圈是手动控制,只有4.5 5.6和6.7 三档,这个时候A光圈都是F2.8。要把T光圈拨到A才是机身控制光圈,能收到F32.。。这样收到F22后,T光圈最多只能把APD收到F6.7的开口,光线实际上是通过了F22的孔径那么大的APD,周边减光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我没有STF全靠参数和靠墙大概就只能想到这个份上了。果然器材控需要有器材抚摸才行啊【望天。。。
回复vincent68:脑残
被狗咬一口的人是不会反咬的
可惜别人看得懂,你看不懂
回复vincent68:我干嘛要掩饰?我心理阴暗到你无法理解,我态度粗暴到你受不了,行了别再娘了吧唧的寻求慰藉了,赶紧滚,有多远滚多远。
你以为自己是国奥的王大雷啊?!
不要以为打着艺术的幌子,披着摄影的外衣就能掩饰你的粗俗与无知, 玩着自以为是的所谓幽默.
在你叫嚣着别人都是脑残狂妄自大的表象深处是掩盖不掉肮脏的阴暗心里
回复七七spring:我这儿白天。
回复齐猫大圣:大晚上的你还不睡~
回复七七spring:不知道,突然就出现了~
回复altrouge:gotcha thanks~
回复齐猫大圣:好吧~不过这都是哪辈子的帖子了,你现在翻出来……
回复vincent68:这里气场强,掩面而逃你不是第一个,所以不要有压力。带上你那8支镜头和两台机身逃之夭夭去吧……出门左拐第二个门是测试爱好者的天堂,那里你会很有尊严。这里不适合初学者。
哈哈 我是够笨的 在这里对牛弹琴
你慢慢玩你的洗脑堂吧~~
回复vincent68:还是那句话,你笨,所以跑焦。
回复七七spring:显然绝对是这样。
很不幸,我昨天刚刚测试过七只L定焦,一只ZE35,无论是5D II还是1DS
(接近最近对焦距离,最大光圈)实际拍摄对焦测试卡,至少一半L头出现跑焦
大概堂主的RP爆发,从未遇到跑焦;不知者不怪,但狂妄自大与脑残有和差异?!
我无意挑战堂主你的"权威",但你的这几条回复实在缺乏风度和气量
不客气的说,洗脑堂堂主容不得"异己"声音的做法不敢苟同
回复fidelduo:10万次,哦,那每天得拍多少啊
哈哈哈 但是这里头确实有些在理的实用的地方
不谈“专业”的意思,一个艺术技能要"达标",至少要同过10万次的刻苦练习!大概也要有5~6年的训练时间!
道理可以各说各的,会鉴赏就行了。
一位在编的业余摄影人,有些话说过界了.
回复齐猫大圣:有道理!
应该是起作用。 因为STF的T光圈只负责控制APD的效果,就是用多少部分APD来减光。实际通光孔径是F光圈控制的。
回复蝈蝈郭:额
回复齐猫大圣:那就有点儿太绝对了吧~
回复altrouge:恩 我明白了 但是如果正常光圈开到22,T光圈4.5 那T光圈还起作用?
脖子上长的那个头
啥头都一样。只有不会用的人。
回复vincent68:请再次阅读小组banner上的文字。
回复vincent68:吆喝跑焦的只有一种可能:自己笨。
呵呵,那么你想用自己理解的去说明一切吗
回复vincent68:我的从来不跑焦。
回复齐猫大圣:Hoho,我用过的佳能头跑焦需要微调是事实,有什么好掩饰的
上面是"本小组禁止脑残提问"
下面是"感受国外论坛的气氛"
再来是"图虫风气还很不错"
这个能说明什么?
T4.5就是T光圈全开,APD镜片全部作用的情况,这样口径是F2.8,但由于APD边缘严重减光所以最后的T光圈是4.5
回复齐猫大圣:我这么理解你看对不对:无忌帖子中福伦达头的玻璃不如徕卡,所以周边光亮损失大,所以成像弥散圆小,那最小弥散圆的范围就大,所以同光圈情况下景深就大一些;那按理说索尼135stf用了apd镜片,镜头的周边通光量更少了,同光圈的话景深也就更大了呗?而那四张样片里第一张的T光圈开的是4.5,10叶片且在前,光圈9叶片全开2.8被挡在T光圈后面了,所以散景看起来最舒服咯,对么?
另外,问题1,四张样片景深怎么看,谁更浅些?
2,stf镜头小光圈时T光圈还起作用么?
回复齐猫大圣:关于周边通光量和景深的关系,我突然想起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子。。。
http://artaphot.ch/images/stories/Bokehvergleich@f2_8%28web800px%29%281%29.jpg
直观上f2.8/t4.5状态下的stf的景深,和720g@135/2.8以及135ZA@2.8比有区别么?我现在已经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了所以不做评判,小红你自己看吧。。
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物点成像时,由于像差,其成像光束不能会聚于一点,在像平面上形成一个扩散的圆形投影,成为弥散圆。当使点光源经过镜头在像平面成像,如果此时保持镜头与相平面距离不变,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点光源,则像平面上成的像就会成为有一定直径的圆形,就叫弥散圆。 它也被又译为弥散圈、弥散环、散光圈、 模糊圈、 散射圆盘。 弥散圆大小取决于镜头孔径(光圈)和点光源偏离程度(物距),而对其判断往往与相关的图像形式密不可分,观测条件,视力状况都对其有影响,清晰与否是最大弥散圆的主要判断依据。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一般是以投影、电视电脑屏幕或者放大成照片等形式来观看的。也就是说人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若这个圆形像的直径足够小,成像会足够清晰,如果圆形再大些,相片会显得模糊,在这个临界点所成的像被称作容许弥散圆。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像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成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如果此圆形足够小,肉眼依然可被视为点的合焦成像。这个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径被称为容许弥散圆直径。在摄影中,通过弥散圆判断图像是否锐利进而判断景深的深浅。 由于真实的镜头并不能完美的将所有光线汇聚起来,所以,即使光线通过在最完美的焦点,所成的像依旧是不能称作点。而这个镜头所能形成的最小的像,我们称其为最小弥散圆( 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 通常情况下,肉眼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人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体大约为0.125mm。所以,弥散圆放大在7寸照片(这是个常用尺寸)也只能是0.125mm以内,也就是图像对角线长度的1/1730左右。 这个1/1730左右的容许弥散圆大小对于任何大小的底片或者CCD都适用,因为它们放大出来的7寸照片,都可以将弥散圆控制在0.125mm。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圆直径=1/1730底片对角线长度。
我不懂这个 估计也有人不懂 查了下放上来大家看看
mark 回来换电脑看。
回复黑桃:·······劲爆啊
回复呆博:我已经忘了 你还非要提醒我某大湿的问题……小心我代表某打湿出去告你~哼~
哎 另外 据说徕卡欠了松下巨多钱 所以松下不给徕卡GF1的仿制啊~今天才听到的~
回复呆博:哎 据说徕卡欠了松下巨多钱 所以松下不给徕卡GF1的仿制啊~今天才听到的~
回复黑桃:某大湿认为,lx3因为有徕卡头,所以有空气感
回复黑桃:人家会说那是你看不懂空气感。
回复呆博:一模一样 菜单都是一样的 而且说实话我不觉得LX5牛逼 LX3同理
回复呆博:我要吃由莱卡加工过的核桃。
回复呆博:好象一个贴松下,一个贴可乐
回复黑桃:D-lux5就是lx5么?
没片子看的。
我有一次去朝外的兴华拓展拿D-Lux5,在店里见到一位先生和一位小姐,拿着一台徕卡sth. 操着不知道哪里的腔问店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我拍出来的人不好看?为什么我晚上拍的人不如别人那台佳能的好看?我看着贵我才买的,为什么反倒效果不好?”一个挺大岁数的技术人员先解释了一堆技术问题,后来无奈了,说:“要说拍出来的效果,我们确实是不如那些日本相机。”……………………
ps.想看D-lux5效果的同学可以看下《之友》11月刊器材版大策划栏目~^_^~
回复齐猫大圣:算了算了,感觉他们也都是被忽悠的。。只能说这年头用leica忽悠人的人太多了。。
今天miao的徕卡到我手上了,我终于有了比地质锤更好的砸核桃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