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思考人生 评论文字 我只是只挂相机的猫
回复Mr老蛮腰:意识是始终存在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不早一会或晚一会按快门呢???
回复Mr老蛮腰:意识是始终存在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不早一会或晚一会按快门呢???
回复用镜头思考人生:这个看怎么看了,某种意义上带着意识按下的快门也仍只是只猫猫,至少在我扫街,我经常是在处理照片的时候才发现照片的意义。
无意识的按下快门与有思考的按下快门是有区别的,即人与动物的区别。
思考了一下,现阶段觉得自己就做只挂相机的猫猫罢。从扫街的角度来说,拍摄者的偶然性很大,并且以记录为主,我又无法实现准备方案蹲守,因此就这样也好。
不能这样说。500px这么牛x的站,里面也充满了(非常满)“V/F”之类的评论。而社区属性比较重的flickr评论就显得丰富一些
请大师推荐几个国外的摄影论坛。
我自己常去http://digital-photography-school.com
和http://photography-on-the.net
这两个也是从GOOGLE搜来的。
想听听你的意见,谢。
回复扫地小僧:赞成~
如果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我们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回复Shone:同意。同意!
回复宇杰:多看书,多看图,兼收并蓄,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就是表达这个意思。
通过我的学习,我慢慢觉得摄影真的是一门科学,他有的地方很严肃。讨论器材的,就不说了,大家都有曾经为器材发烧的时候。
虽然说摄影是通往艺术的最快捷的方式,但是它绝对不是捷径。按下快门,只是结果,你得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一定的想法。 我想喜欢讨论这个,讨论那个,只是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包容别人吧。 网络时代,你不喜欢,看不起就直接略过吧。没人知道你看过。
拍照也有道,拍照人要多思考这个道。世界上任何事都有道,多数人懒得想。支持楼主。
回复Mr老蛮腰:没怎样,看了个一百多分享的找不到亮点的片子隐晦的吐一槽
看了。所以那又怎样?
在一个全是疯子的国度,正常人才是疯子。可惜的是,全世界人都是正常人,只有我们的国度才全世疯子。
烂片被追捧,被辩护,被用“商业”作为理由而保驾护航,这只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水平究竟有多可怜。可怜到搞文化的人都是一群没文化的的。
把“商业”,“票房”作为理由,这和那些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的人说:“问题是我们赚钱”这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世界是有基本底线的。大家都没底线,这只是这个群体的悲哀,不是我的悲哀。
哥们儿真牛。
赞啊233
500PX上面 字母简写 问候语句 一大把
好人一生平安,XXX@XXX.CC
确实是!差别很大!国外的更有用,人也普遍比较耐心
前两天看的,大学啊。
前天我就想转了。
我是个初级爱好者,刚来图虫的时候沾沾自喜的发几张照片,现在已经完全不好意思发照片了,只是看看,学习而已。保持图虫的品质的确很重要,这是图虫可以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是否可以给大家权限可以为每一张照片投票呢?鲜花和鸡蛋。
这个帖子和里面的讨论让我觉得图虫的魂回来一点了
回复jamiic:陶老师躺枪了又哈哈
回复隽:哈哈这叫抛砖引玉么
回复曹迪CDplayer: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扯倒草莓圈了,噗=_=
回复jamiic:如此火爆的贴怎么不见楼主留言!这不科学!
聊胜于无了...有吐槽才会有进步
回复archifan:1024的发源地。。。。“分享你我光圈下最美”
LZ哈哈哈哈哈好喜感啊
什么笔写的?意境如奶油般化开,主题如刀割般锐利!毒!德味!大师!学习了!5分满上。哈哈
不必强求,自己喜欢就好...
基本赞成,目前摄友入蝗虫,自然参差不齐。
中
还是美国人高雅啊......
很赞的文章。。受益匪浅。。
回复小钢炮:我一直觉得至少骂人的词汇汉语要比英语博大精深很多,所以我觉得夸赞的话也差不多是这个样。。。
回复MrFay:其实最近我看了500px的评论,觉得国外论坛更差,全部都是wonderful! nice shot! 之类的,用词比中文还单一。
说得实在,安心拍片,乐在其中才是正道
深有同感。。
焦外如奶油般化开,焦内如刀割般锐利! 瞬间想到@archifan
毒!德味!大师!学习了
还有一个必须提!呼吸感!上次去UCCA听讲座,杨福东又在讲呼吸感,我马上遁入云里雾里。
首先,用任何类别去区分摄影,我们当然可以说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但不得不承认,这会让骄傲、无知、自大的人类再一次行使审判万物的权力。我个人觉得这是和文中所吐槽的那些中国摄影圈乱象同等恐怖的“恶”。
最近在读第5版《摄影批评方法》,第75页提到萨利·奥克莱尔撰写的《20世纪70年代的新彩色摄影》。这篇文章中将近年来涌现的彩色摄影进行了分类,我觉得当中这些项目至少可以被当作是黑白摄影的其中一些分类。有趣的是,“鲜活的地域特色、纪实文献、道德视野”是被并列来放的,我觉得非常合理。关于本文的观点我实在不想说太多,这是一篇看似公正实则非常偏激、迂腐的文章。举个例子吧,有关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表现,作者说得模糊不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并没有考虑到是否要否定以往“主体-他者”的观看路径、摄影路径,而是意味强调什么摄影的姿态,这在观看者看来纯属扯淡。
在中国,就像顾铮在一篇有关贝歇夫妇摄影作品的文章中提到的一样(瑞象视点:顾铮:奥斯维辛之后的摄影——由贝歇夫妇的摄影所引发的思考,详见瑞象视点网站):“当然,处于中国语境中的摄影,虽然形式上有其外在的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可能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罗永进、渠岩、杨铁军的作品都有某种社会意识与关注,这些对象本身的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产物,而不是披着科技文明的外衣的产业文明。……中国摄影家所面对的现实,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已经在画面中跃然而出。摄影家们顺势而为地拍摄。”也就是说是因为中国的语境才导致社会纪实摄影这一类被放在较高的位置之上,摄影家也容易从这一视角切入,而从长远来看,社会纪实摄影更合适的位置应当同其他的摄影类别相当。甚至可以说,如果非得要结合摄影这一媒介的特征的话,这类摄影或许其身份还要略低于某些类型。把这类摄影捧得那么高,却说别的一些摄影是庸俗摄影,还真是继承了国人“非黑即白”思维模式的光荣传统。
装逼要装得深沉
作文分你是不想要了吧...
回复翟志千:乃可以试试
唐老师这科学吗!
哈哈哈
回复一大张:您说的没错。这次偶遇也是摄影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