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就像有人喜欢中餐,有人喜欢西餐,中餐用大勺炒菜,西餐用烤箱烹调。肯定是各有各的喜好。然而站在艺术品收藏的角度上看,银盐法始终都是王道,这点不用怀疑。这也是很多我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坚持的,没有意义的追求保存的更久,沉浸在与金属和药品打交道的过程,用放大机笨拙的代替ps,只为了看到光线透过底片打在相纸上,而后又慢慢浮现出取景框曾经看到的瞬间,就这些就够了,满足了。对于老百姓,玩什么都可以,但是喜欢传统技术的人,玩的是种态度,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各取所好。都是打中目标,有人用最古老的射箭,而有人用连发的手枪。

  • 评论文字 “我”的寻找 ZZ

    建国60年来,我们都一直生活在一个体制单一的国家里,一个体制就只能有一个政党一个思想一个政权一个主义,所有的机器{国家这个机器或人这个机器}都只能服从一个主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保全、维护,现在叫“维稳”这个制度来活动,一切都要以统一思想这个主题来进行,以前我们叫社会主义,后来叫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现在,我们是生活在什么主义下恐怕当局都说不清道不明了。这个制度是不欢迎“自我”的,一切都要服从大局,以人民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其实都是借口而已。人民统称:“百姓”。陈丹青说:“中国有老百姓,但没有公民;有人口,但没有现代人的概念。此外,各阶层全是无比严密无比细腻的奴主关系:主子原先就是奴才,奴才则巴望有一天当主子。”这样的体制就会缺乏你所说的自我、真诚和创造力,体制不变,一切皆无可能。。。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赞同雾月兄的观点,其实在胶片时代,很多专业摄影师的暗房技巧与现今数码的PS有异曲同工之妙,摄影是一个媒介,可以承载艺术,表现主义,记录,报到,因此对这个媒介所用到的方法,无论是注重拍摄,还是后期只要能唤起人的共鸣,经验,抑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都是可以推崇与赞许的。在我看来就算是到此一游照,纪念照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对这个媒介应该看得宽泛些,宽容些

  • 评论文字 国外摄影论坛和国内一些摄影论坛回帖的差别

    在开心也看到有人转了。
    删掉三个声明:
    【我是可恶的声明行:图虫,专注原创到永远,请登录www.tuchong.com
    【我是可恶的声明行:转载不注明出处神马的,最讨厌了!人家是图虫制造喔!】
    声明:我没有说蜂鸟,也没有说无忌。
    蜂鸟没有一个人是傻逼,无忌没有一个人是脑残
    -----------
    2010-8-28 09:37发帖,截止9:47,十分钟之内有8118人发表观点,其中31.8% 即2586人认为“最后又是亮点”。可惜他们看到的亮点是“求套图”。
    ----------
    来自:
    邢小型邢小型的转贴
    来自:
    开心网网页
    时间:
    2010-08-28 09:37
    私藏时间:
    2010-08-28 09:37

    互动:
    8118次
    累计转帖:
    7932次
    累计浏览:
    41378次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我觉得与其说摄影的本体性是记录,不如说是影像与现实的暧昧关系。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影,它总是会让人认为,那是现实的一部分,一个切片,或者一个镜像(也有可能是哈哈镜)。不管是所谓纪实也好,或者观念、表现主义甚至沙龙,它的影像都会归结为对人固有经验的唤起,将经验与“事实”的比对。不过这个事实倒是很值得怀疑的,说到底,一个静态影像很难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要有这样的经验,也只能是从静态影像本身里来获得),即使是凝视,那也是一个与时间维度相关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影像本质上是属于经验之外的,但又和经验世界有关的东西。不管是什么范式下的讨论,我觉得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作为纪实/社会纪实,可能更加偏重于制造一种使得表现的事实与经验事实间的界限更加暧昧模糊的文本(前者可能更为个人化,更淡化文本的“客观性”),而表现主义则更为放大主观的经验,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则直接是在玩弄这种“假想现实-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了。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回复myerhu: "哇。。。你画得好像照片那样真实"这话给现在大多数的画家听见了是要当场晕倒的。为什么,因为模仿真实,对现实的临摹的地位被摄影术所取代,摄影术的出现促使绘画不得不另寻出路了。不再是以再现真实为任务。如果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被送到17世界去,当时的人能接受得了么。那时候的画不是写实难道还写意不成。同样在银盐时代,摄影术,安分于自己的工作。到了数码年代,摄影术还原真实任务已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了。如果说摄影对绘画的冲击,导致了绘画要另寻出路,那么PS的出现是不是也对摄影有了冲击,令它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当摄影术复杂繁琐的处理已经被PS所取代的时候,只要是人拿起数码相机就能拍出跟以前相媲美的照片的时代。无聊厌烦之下,新的想法应运而生,反过来最求绘画所给人的效果,也不足为奇。这些都是跟手法有关,民众的认知有关。

    画画是可以接近真实,但不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是真实瞬间。绘画所需的时间太长了,那被描述的物体事物早已在绘画完成前就有了变化。古典绘画当然不会是运用了摄影的语言,但其目的其实是一样的,令某一场景得以保存,成为永恒。

    我所说的"象画一样的照片"就是指那些带有绘画笔触,质感的片子,至于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绘画的语言,还是要看个人而定。Beny的有些片子就被公认了带有画意的。如果民众没有这样的一种对绘画认识,为什么有都觉得有画意呢。

  • 评论文字 美的感知力 ZZ

    非常好,图虫要的是理论的思考,而不是思考如何“论理”。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回复archifan:像哪个,是相对来说的,在画画界里没有画得像照片,那么一回事情,如果画的像照片,那么多半是个烂画,说到照相写实主义,也是由于照相术的发展导致,在画画界的造成的波动。

    这些多半都来自于自己的印象,而画画本来就可以接近真实的光影以及立体感,不算是借用摄影的语言。。再说画画本来就早。

    而现实中没有的色彩搭配,或者颜色纯度,或者色调,滤镜,底片,放映技术也能对这些进行修改,那么也算不上是借用画画的语言吧。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回复myerhu:"哪一张,那一幅",这个问不得,画得象照片只是接近于真实的光影和立体感,拍得象画,也只是拥有了笔触和现实中所没有的色彩搭配。"象"只是人对这于这两种手段相互之间的联想。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回复archifan:塑料制成塑料制品,房子造的小一点,这个都没改变什么,而画得像照片,和拍得像画,那么得问一句,画得像哪一张照片,或者拍的像哪一幅画。
    只是按照在印象中画的样子,来判断照片像不像画,那么又如何来判断画像不像画呢?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回复myerhu:日本人把塑料做成逼真的食品,把房间做成只有盒子那么大,不都是折腾么。虽然知道是假的,但是还是有人会觉得叹为观止。画的像照片一样,拍得像画一样,这两者的位置是可以颠倒的,在最求的本质上也没啥区别。只是摄影有摄影的任务,绘画有绘画的追求。各司其职。偶尔颠倒一下不足为过。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恩。。。换句话说,如果为了追求一种绘画效果,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画的呢?
    摄影搞成素描的样子,不就好象汉堡世界里的馒头,或者包子世界里的粽子。

  • 评论文字 关于谈及摄影本体语言重要性时的疑问~

    我先来扯一些题外的话,权当做搅混水之用。最近刚看了一部叫死亡摄影师的片子,片子本身实在是不怎么样,不过提及的样传说中的神器倒是蛮有趣的。话说400年前就有人发现了人死亡的那一瞬间所看见的东西能停留在视网膜上。于是这个人发明了一种摄影术,就是在切断人颈椎的同时,将其双眼挖下来,然后把眼球放在特定的器材里让视网膜上的影像成为照片。按照某种意义上,这样岂不就是本体得不能再本体了。

    不去考虑这故事的真实性,那么按照这样的极端方法,永恒和死亡相结合的方法,是不是就把摄影的精髓表达了呢。

  • 评论文字 国内与国外摄影爱好者的区别

    看到有人补充

    7.新闻照
    外国论坛:太真实了,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在那么短暂的几秒内,捕捉住这些精彩的时刻的?LZ开始解释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的,以及当时的新闻背景等。
    中国论坛:求真相。。。
    XX部门:XX论坛,来喝个茶,哪个允许你转发的?

1 ... 88 89 90 91 92 ...
  共112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