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heart 评论文字 模特在景区拍全裸写真被驱赶 村民骂其丢人(图)
![Natureheart](http://p26-tc-sign.byteimg.com/tuchong-avatar/ll_17334_1~tplv-5iz1hipi7z-image.jpeg?rk3s=ab7029e6&x-expires=1738964618&x-signature=LTyHr4VgiwtPkbHe8ZLlz8YDLmU%3D)
再次声明。。。我乃生态爱好者,价格是不慎知道。。。
再次声明。。。我乃生态爱好者,价格是不慎知道。。。
。。。记者造谣的吧。。。北京的人体模特都没那么贵。。。几百搞定。。。加上特殊服务2K?
"在这儿拍,必须经过俺村300多口人同意才行。"老农很有领域和民主意识意识。
"裸女看到村民也要拍,突然提出“不拍了”。随后,摄影爱好者将围观村民驱散。"可见裸女是按照人头收费的。不能便宜别人了。
围观,围观者
回复齐猫大圣::)别气了。我觉得您还是把内容重新编辑过吧,这样会好些。
回复DarthPau:绝对中国特色。
回复齐猫大圣:俺一直有将这样的群体拍成短片的想法
回复匿名影友:趋势个屁。
回复齐猫大圣:咱们还是平和点吧,骂人就别了:)现在群拍人体是种趋势。一对一的,怕控制不住自己,人多点,还能互相牵制.......
回复匿名影友:骂群拍人体这种脑残行为。
楼主到底在骂什么?我有点糊涂了:)
..........
回复MiaoVision:
人家是大师。
大师就高雅。
PS.据说今年PE不好看,直接去798看展吧
敢拍是当然滴,能不能发是现实滴:)
回复齐猫大圣:面壁反省思考中。。。谢谢小红,能一直分享有营养有内涵,发人深省的文章,即使有些时候言语有些过了,但是不被人说到痛处的话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呢,看了前面好几个帖子,觉得现在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太多了,一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就要暴跳如雷作人身攻击。。。支持你!
太经典了,我笑到眼泪都出来了。。。
好帖!
挖一下老帖,真幽默,哈哈~~
我,最初是点的煤油灯,后来用上了电灯,最近还是觉得煤油灯好,又用上了煤油灯。。。。
有点像看他那些“真的是不行”的人像摄影作品,估计也现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吧
回复archifan:那可真是:恨装逼,又装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千世界,不二法门。
其实阿,最好电灯煤油灯都有,爱亮哪个亮哪个,不知哪有生产莱卡logo标贴的山寨厂,我想买个贴在相机上,这样我就装B+牛B了。
回复Unclewood:只要是拿起相机开始拍照的人,都跟装逼脱不了干系。区别在于意识到自己是在装逼,那就还不算是装。最多是伪装。
以毒攻毒,拆穿装13的最后方法就是以装13对之。
呵呵,只是偶尔看到,觉得有趣,发来给大伙看看,并不代表我也赞同那些话。
毕竟现在是一个传统美学不被民众所在乎的时代。
想强加给别人自己的看法,不合算。
嘟嘟,警报,拆别人装的13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装13行为
回复呆博:都属于夸张,肯定可以抠出无数区别来。我是感觉他这样子讲有对读者心灵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因为他的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读者,他是老师级的人物,说的话有权威性。他说出一种人们的共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等小民的恐吓:“你要是不像我说的这样子做,你就是异类”。所以在这上头夸张是属于某种暴力,如果不仅仅是夸张,而是扭曲现实的,就太坏了。
回复沈醉:"鲲鹏展翅九万里"算不算伪造数据?
对于这张照片,他说,琅勃拉邦是在世的天堂之一。我等着毕业旅行去看。
得意忘言说得好
so funny ~ 哈哈
回复呆博:我关注的是学术道德的问题,“文学是直指人心的,就像佛经圣经道德经,谁会注意到佛经圣经道德经怎么写?有什么技巧?“ 这种话就是伪造数据。
我怎么觉得左说是你,右说也是你,无所适从了,,
回复沈醉:于老师关注的是如何看的问题,你关注的是如何写的问题。。
不过这个于坚说话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也太不严谨了。佛经的原文不知道如何,中译本反正有无数人注意到鸠摩罗什的比别人的美多了。道德经语言里头的修辞美也应该是引用率高的因素之一。哈哈,发现,于坚这么说话也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在形式上增强了他的观点嘛
回复呆博:阿弥陀佛,佛是佛,经是经。。。
回复沈醉:小师傅你怎么能那么说自家的东西呢
佛经的写作技巧无比强大,反映了阿三无与伦比的吹牛能力。
回复黑桃:嗯,活跃下气氛而已。。
回复呆博:我觉着“无法同意更多”这个说法特别无聊 容易造成误解 何必呢
回复myerhu:我同意你的说法
回复myerhu:无法同意更多=I can't agree more.......
回复黑桃:‘决定性瞬间’作为一个摄影思路不应该代表整个摄影术,因为其对于画面构成感和戏剧性的追求,往往使人忽略了摄影术这个反应世界的工具原本所擅长的能力。
摄影理论可以很多,用摄影术拍摄出假物也是可以接受的,任意修改也是时常发生,但这些并非摄影所原本擅长的事情。过于埋头在里面,也就渐渐地不像摄影了。
回复呆博:既定观看的方式,不久限制了感知,那么对自己有意义的世界内容,也就被限定了。“每个人都在看,但只有艺术家看到了。”但是艺术家却看不到每个人都在看的东西了。
如果用一个瞬间来限定世界,那么肯定就没有类似“美国人”的东西了。不过很多人把决定性瞬间等同于抓拍,这个是不对的。
摄影术应该更多地反映世界,而不是对某一戏剧时刻的追求寻找。
回复齐猫大圣:这个业余,是指遵循快乐至上的摄影态度。同时遵循交流原则。
回复黑桃:我的理解是摄影是观看的方式,而非限定世界的方式。[url=http://www.tuchong.com/thread/33238/]这篇文章[/url]说得透,参考一下~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是摄影的坟墓。”
——无法同意更多。
这个业余可能指的是“非职业摄影师”的意思
‘决定性瞬间’是摄影的坟墓——此话何解?是指追求“决定性瞬间”而放弃了摄影本身的追求么?
laf。。。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