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文字 怎么看怎么觉得都是失败的HDR

    引用下

    fox7620026小时前
    回复焦肉柔软:你多大了?
    你要是承认拍照是门艺术.就该知道见仁见智的道理. 凭嘛你不喜欢的就一定是不好的?
    都21世纪了.拜托不要还是一副文革的嘴脸.给谁扣帽子呢.
    还是先多吃点盐再出来喷吧.
    居然还黑别人电脑.这是犯罪你知道不? 法盲一个.擦.还说别人奸.说别人盗..........I服了YOU回复

    后面那句没啥关系~~~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简单点说:中国“高端”摄影的三个代表:吕楠。摄协。还有就是很多摄影行为艺术家。抱歉我没法用一个具体的名字代表。我反的是第三种。你维护的却是第一种

    回头想想,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才是现在应该做的。中国的大众化影像文化尚在启蒙阶段。比欧美尚有几十年的差距。还没有形成一个理性,稳定收入,有一定的美学鉴赏水平的阶层形成。想出什么世界性的“大师”只会是无根之木。这也正是中国所谓高端艺术极度扭曲的根源。现实不改变。谈什么观念压根就是浮云。

    DEAB我尊重你,因为感觉你做事都透着一股责任感和意气。虽然这样未必完全是好事,但至少比现实中无数失去它们的人要好。无视也无妨,道不同不相与谋嘛。不过你要固执的觉得我这种态度是“民科”“反智”,那我只能不厚道的笑了。

    哎,可惜了图虫,它本可成龙,却向着蝴蝶的方向去了。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Demondays:呵呵。人身攻击是吗?我跟DEAB讨论的是观点问题。最多道不同不相与谋,我可没说他人如何或者照片如何。相反我觉得他很多片子拍的很有意义。没拍过电影的不能写影评是吗?呵呵,那么。虽然我觉得你的作品比那些获奖的至少美感上好的多,但除了有时间,去好点的地方,还有后期不错。你能告诉我你哪儿比我不恶俗吗?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啥时候三影堂成了纪实的奖项了啊.再说,如果自己觉得装逼的片子,选择有其二,视而不见,或者尝试去了解. 两者你都不愿意,才来那么多的纠结.摄影艺术,和作为艺术摄影还是分开来谈.

    "摄影则只能是对现实的记录。"但是还有对现实的抽象的表达.由超现实到极简,在摄影里都有代表人物.你所说的基本艺术价值,实在是很窄很窄.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我觉得,其实恰恰是这些理论把你禁锢住了。我之前提过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像是艺术和科学,在艺术高度达到某一种程度后,是没有完整的统一的评判标准的,科学则反之。科学现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真理存在,但拿这种观点来套用在艺术上,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

    摄影和绘画还不一样,绘画者可以说这幅画是我对于事物的理解,它的意义只因为我而存在。摄影则只能是对现实的记录。它要么因为记录对象而获得意义。比如911那张手机拍的照片被报纸选登。要么则因为拍摄的技巧而被人认可。或者二者兼有。但如果两者都不存在。连基本的艺术价值都不存在,却硬要给它带上一个沉重的高帽。冠之以高尚之名。那么我还是要说:装B!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你列举的中国的摄影者,有一半我很早看过他们的作品。比如侯登科,吕楠。剩下的我也在网上搜了一下。我得说。他们的作品,或者说代表作中确实有很多很让人觉得一震的片子,尤其是他们去拍某一个专题,用很大的精力和代价,获得的一些影像,的确会打动人。但这就代表摄影吗?摄影只是这么狭隘的定义吗?每年荷赛哈苏普利策尼康的获奖作品,经常让我感到,影像的表现是没有边界的。他们是中国灰色面表现题材的高手,但他们只是山脉的某个山峰。而不是塔尖。

    还有,他们即使不用照片,写同样立意的文章我估计也能打动人。这些影像的魅力。更多的是在于其背后的含义。而不是在摄影本身上。而我说的很多作品。背后根本没有这么一个支撑的柱子来支撑作品,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正是装B的表现?

    别拿摄影和科学比。科学不会有人拿着正在燃烧的烧火棍告诉你说,看,我这个实验叫做:光的波粒二相性。但摄影人就能干出来!

    提个BUG:评论发表后暂时看不到别人的评论。自己的两条发言间。别人发表了也看不见。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你看不懂就斥之为装逼,这个事情比较无语。我觉得现在的反智倾向很严重啊。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说,早就该先去看看摄影史,看看汗牛充栋的影像研究的著作了。这不是什么西方摄影理论,也从没人说过这是西方摄影理论。

    中国摄影人的东西,你看了多少呢?说句不好听的,照你现在这个状态,完全没资格来说什么“中国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的话。要往前走一步,也得是在知道别人走了多少的情况下。艺术在某个程度上与科学是一样的,每个时代讨论的问题都是站在前人所进行的实践的基础上,抛开这些,那不是另辟蹊径,那是民科。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理论即使存在不同的源流,也早就拧在了一起,早已不分东西了。这是我们所有实践的基础。我觉得,想要抛开这些妄谈摄影,与想要抛弃细节妄下定论一样,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我不觉得这样的对话,对你对我能有什么益处。就此打住吧。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我倒觉得。被误导的是整个中国摄影。纪实。究其含义应该是记录现实吧,现实不只有穷病苦战吧?现实里平淡和欢笑还是大部分的吧。流行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吧。但看看中国的”纪实摄影“吧。大家都知道的。

    还有,为什么一定要唯西方摄影理论体系马首是瞻呢,因为相机是西方发明的?中国还发明了火药呢。西方也没见跟着中国学打仗。我们对他们亦步亦趋。结果就是无法超越,并且会被一直文化洗脑。如果一开始就先把自己定位在要学习几十年才能达到别人几十年前的水平的定位的话。那这辈子注定也就这样了。对了。这定位还只是个中国的大师。

    反观日本。虽然未必完美,但至少他们开拓出了自己民族特性里与摄影相结合的特有的领域。如果他们也照着西方摄影体系修行。肯定也只有吃土的份。日本很多2,30岁就名满天下的摄影师。估计没几个是修完了课程才出来拍片的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从之前你的回复看来,你并没有了解中国摄影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谈论导向对错是不怎么负责任的事情。首先,官方的奖不能看。用那日松老师的话说,得金像奖是一种耻辱,不该拿出来讲。其次,中国非官方的摄影者一直非常活跃,而且现在看来也产生了一大批非常出色的摄影人。他们中的最出色者,放在哪都是第一流的。这个名单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王轶庶、彭祥杰、吕楠、游莉、骆丹。再其次,中国民间机构的有些奖项含金量非常足,比如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比如楼主提到的一年一度的三影堂摄影奖。这些获奖者,基本都可以算是在为中国摄影版图往前迈进一步的开路者。

    而图虫,暂时还是个微不足道的地方。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呆博:的确,西方系统的摄影理论和技巧的书籍,近几年才开始大量被翻译和引进。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很多鸡鸣狗盗之徒才可以凭借低劣的水准,登到大雅之堂上。

    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摄影作品,几乎全是各种灾难,贫苦,政治题材。都属于把自己揭伤疤式的题材。外国每天都可以看到关于摄影的新的创意,手法,技术,内涵。中国的大师们呢?他们都揭了几十年了。现在还在揭呢~

    直到现在,中国所谓”摄影圈"里。从爱好者到"艺术家“,大部分的导向都是错的。真正有意义,有水平,有正确态度的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这也是我为什么来图虫的原因。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其实,这个情况可以类比为,说道贝多芬,大家都知道致爱丽丝,但绝对不能说致爱丽丝就比庄严弥撒、Op.132、第四钢协等等伟大。影响力和大众口味这种事,你懂的。

    纪实摄影也类似。被了解的多的和伟大的根本就是两回事。即使从最最功利的角度上看,那些真正发生重大影响的纪实照片,也很少和马格南之类的有多少关系。知道的人多了又怎样,对于很多人而言,那也仅只是一张漂亮的照片而已。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呆博:现在回头看写的。我也觉得“马格南摄影师对于整个西方摄影史来说,或许的确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但它对大众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人们普遍认知的“纪实摄影”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其他学派,大师,理论也比不上的。”这段话说的很冲动。不过这句话和我前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拿去也不影响前面的观点。

    大众的数据就是。你问问能接触到的西方的摄影爱好者,有多少知道玛格南的。又有多少知道芬顿、农业安全局、里斯、海因。和熟悉西方摄影史的。注意,是爱好者。不是“圈内人士”。

    自然会得出结论的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再弱弱的说,说到纪实摄影,首先该想到的是芬顿、农业安全局、里斯、海因才对。马格南那是很后来的事情了,而且也就在上个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有过影响。而这个影响与其说是马格南的影响,不如说是轻型相机的发明以及图画类平媒发展的影响。即使是那个年代的优秀报道摄影师,也有很多不是马格南的成员。比如被马格南抱大腿的尤金史密斯,他的大部分照片都不是在作为马格南成员的时候拍的,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你不认识,只能说是你孤陋寡闻,别尽扯大众。你要扯大众,就拿出数据来。说纪实就扯到马格南,只是对于你而言。据我所知,在美国,挨个来撕炖,雪曼,沙丽曼之流的名声,超过寇德卡萨尔加多许多。不要用你自己的样本去说大众,更何况是美国大众。

    弱弱的提醒一下,如果你连除了马格南之外的摄影史都不清楚的话,来谈论什么流派什么人对大众的影响力大是很不负责任的。你说是真不如马格南的影响力大呢,还是你的知识缺陷的原因呢,还是有人商业炒作马格南以牟利,而你只是被忽悠了呢?

    你说对吧?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相机只是物理工具,和手机,哈勃,摄像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器材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别说在日本放3个相机。就是在火星上放三个。也照样可以拍出风光片。哈勃拍的宇宙风光片还是很多的

    摄像头不能纪实吗?前些天高速摄像头拍下的莫奈门事件。会作为时代影像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比上面那些照片有纪实意义很多倍!

    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你对于摄影分类的狭隘的定义。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终于能用电脑上网了。

    我觉得你与其绕在人为设定的摄影理论里思考。倒不如跳出这个范畴。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纪实摄影。

    比如你推崇的这些人的照片。他们大部分作品几乎无人知晓,比你我的照片在实际上只不过多了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再就是可以卖更多的钱。但这些重要吗?人们在想回想过去的时代的时候。是不是那些最被人熟知,被媒体最广泛传播的影像才会最被人想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实”。

    无论“摄影学界”冠之以流行也好,冠之以纪实也罢。无非是一个名字。在本质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范畴存在。同一个作品。张三说是纪实。李四说不是纪实。谁是对的呢?没有办法判定。你如果一定要套入某个语境去反驳这个语境之外的观点。那这个就比较无奈了。关公战秦琼,谁赢?

    一个好的照片。有其视觉的物理学原理决定。一个照片,或者一个事物的意义。有其现实的对于社会的意义决定。空谈理论。最终只能没有意义。

    古人早说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另外

    别人对玛格南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玛格南是否真正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对摄影有认知的人群造成了什么眼的影响。西方有非常多的对于摄影做出过重大的改变意义摄影大师,我知道,但是他们有多少被大众记住了呢。他们又对大众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什么现在说纪实就会扯到玛格南。不管是否认同,这不正是因为玛格南对纪实摄影的影响力的体现吗?

    还有,马格南摄影师对于整个西方摄影史来说,或许的确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但它对大众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人们普遍认知的“纪实摄影”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任何其他学派,大师,理论也比不上的。这一点就足够了。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类时代对地球历史来说是沧海一粟,但这个时代对地球作出的改变,是其他时代比不上的。一样的道理。

  • 评论文字 看了这些摄影获大奖的作品顿时觉得out了。

    回复thel:你看,你在反对理论的同时,又自己搞出一套理论出来。

    照你的说法,图虫热点里的照片比其他照片都要好。是这样的吗?如果把裁判权交给大众,世界将遍布糖水,而且大众也不知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后现代的状况是学院权威被颠覆,但全民狂欢不是啥好结果。得慎重。照片烂如陈曼之流,不也有一堆人愿意去捧臭脚么。

  • 评论文字 北方联通看flickr图的方法

    不是墙。只是只能连接到部分服务器。所以FLICKR的照片总是显示不全,改HOST也没法完全解决问题。刚因为这个换成了电信 - -

  • 评论文字 请教个问题

    视野率(FOV)应该是一样的吧。
    FOV=2arctan(LD/2fd)
    楼主的例子,L、D都恒定,f是焦距,d是镜头和物体的距离。

    算下来FOV一样。

    不知道对不。

  • 评论文字 请教个问题

    透视都不一样,像的大小必然没有这种线性关系。

  • 评论文字 说说胶片摄影(一)

    对楼主说一句。胶片这东西。好坏参半,好在于画幅越大越相对于数码经济,宽容度大(所谓的荣宽度大也就是高光部分映射曲线斜率变低,实际意义很小很小)。坏在于交流不便。正片负片扫上来都不是那回事儿了。再牛逼的底扫也不行。搞胶片就老老实实放大冲印去。扫上来出片就是糟蹋底片。

  • 评论组照 胶片感

    哟,久了不上图虫,一上就来了个这个啊焦内大师

1 ... 13 14 15 16 17 ...
  共112页 到第